2022-09-14 09:34:16 來源:福建日報
浦城縣是我省產糧大縣,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之一。近日,記者從浦城縣農業農村局獲悉,今年浦城再生稻種植面積6萬畝,目前頭季機收基本完成,總產達3.956萬噸,11月上旬再生季將陸續成熟收割,預計總產達1.92萬噸;全縣再生稻平均年畝產可達979.3公斤。
近日,在浦城臨江鎮,種糧大戶馬芳華正對經過烤田的稻田進行復水,以滿足稻樁第二季生長需求,提高糧食產量和質量。“通過工作群,縣農業部門向種糧戶及時發布氣象災害預警,并派遣技術人員提供現場指導、培訓等服務。”馬芳華告訴記者。
“2017年我剛成為職業農民時,種的是傳統的中稻,種一季收一季。但隨著成本的升高,利潤也越來越少了。”馬芳華說,隨著這幾年再生稻種植品種和技術越發成熟,他在縣里引導下嘗試大規模種植再生稻,目前已流轉種植水稻4800畝,其中再生稻2700畝。
“所謂再生稻,即選取再生能力強的雜交稻,頭季收割后利用稻樁重新發苗、長穗,可再收一季,不僅可以節省勞動力、降低投入,還能提高產量。”浦城縣農技站副站長廖義利介紹道,浦城的氣候條件不適宜種植兩季水稻,主要種植的單季稻又面臨著農資成本上升、土地利用率低等問題,再生稻很好破解了這一困境。
日前,“福建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臨江分院)”在臨江鎮石壁村揭牌。據悉,科技小院的專家團隊扎根田間地頭,解決了不少再生稻高效生產的技術難題。對此,當地陳氏泰優水稻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陳兆武感觸頗深。“比如去年頭季收割前雨水較多,專家就指導我們及時排水控制干濕環境,保證了產量不受影響。”陳兆武告訴記者,得益于技術幫扶,他的再生稻年均畝產一舉突破了1000公斤。
如今,浦城已在12個鄉鎮建立再生稻全程機械化栽培萬畝示范區2個,總面積3萬畝。再生稻示范片頭季平均畝產達726.58公斤,比傳統栽培增產20.37%,科技賦能成效明顯。
種糧賺不賺錢?有沒有發展前景?才是普通糧農最關心的問題。
馬芳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頭季平均畝產700公斤,按照國家收儲量價格,1畝可以收入大約1700元,種糧的本錢已經回來了。按第二季300公斤的產量算,每畝純利潤就有600元。”此外,通過購買服務和雇工勞作,馬芳華一年大概要付出100多萬元的工錢,帶動40余戶農戶增收。
為了擴大糧食產業效益,浦城還堅持打造“浦城大米”品牌,引入專業品牌運營公司,借助“武夷山水”公共品牌的帶動,先后參加了海峽兩岸農產品采購訂貨會、名特優產品進廈航等各類展銷活動,全力拓展線上線下推廣渠道。
上一篇:“黃埔網安有你有我” 網絡安全主題宣傳活動正式啟動
下一篇:最后一頁
секс中国видио_可以免费看美女隐私的APP_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_国产69精品9999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