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5 11:26:48 來源:南方日報
南國盛夏,高溫預警頻發。位于增城區的蓮花出水農科小鎮,荔枝樹苗的陰影絲毫不能阻擋烈日的暴曬。廣東荔枝產業聯盟副理事長吳宇輝在鏡頭前耐心地科普,幾個皮膚白皙的青年熱得滿頭大汗。
“189元,成交。”賣出去一棵荔枝苗,幾個小伙子高興得拍手擊掌,難掩興奮和激動。來不及擦拭直流而下的汗水,他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叫賣”。手機屏幕顯示,觀看人數已經超了200。“對于荔枝苗這種小眾的產品來說,已經很不錯了。”吳宇輝頻頻點贊。
一群“小蜜蜂”,飛入花叢中?;馃?月,來自全國各地的50名青年走進廣州的田間地頭。由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和廣州市農業農村局指導的“鄉村運營青年CEO培育·蜜蜂計劃”經過層層選拔,篩選出一批立志于投身鄉村振興事業的青年,進入分布在廣州各區的10個鄉村基地實習。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廣州正通過“蜜蜂計劃”選才、“領頭雁”育才、“青創杯”鍛才,打通鄉村青年人才發掘、培養、提升的成長鏈條,激發青年人才活力潛能,著力培育鄉村振興的大批青年“后備軍”??梢云诖?,未來將有越來越多“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農人”加入鄉村振興行列。
到鄉村去
下午6時,位于花都區的寶桑園開始閉園。眼看著要下雨,工人們正在抓緊搬運器械和物資。一眼望去,穿著鄉村運營青年CEO文化衫的陳木嫻特別顯眼,她白凈的皮膚在人群中顯得與眾不同。
“一開始大家來,都不知道要干什么。”作為廣州南方學院大二的學生,陳木嫻在城里長大。她對鄉村的產業并不熟悉,但小時候跟著爺爺奶奶下地干農活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爺爺奶奶的地里種過花生、番薯、山藥、南瓜、木薯、甜薯、菜心還有白蘿卜。”陳木嫻回憶,一到種花生的季節就會和爺爺奶奶一起提前剝花生,挑種子,然后拿著碗盛上一碗花生米下地放種子。
鄉村生活填滿了成長的軌跡,鄉村振興對陳木嫻來說一直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的家鄉湛江吳川蛤嶺村風景很美,可是沒人發現。夏天荷花塘里開滿了荷花,海鮮特產也好吃。”說起家鄉,陳木嫻的臉上既羞澀又自豪。她希望,通過蜜蜂計劃能學習鄉村運營知識,把家鄉建設成寶桑園這樣的基地,帶動大家一起富起來。
廣州工商學院的巫文迪沒有鄉村生活的經歷,鄉村雖然沒有承載他的鄉愁,卻是一片創新創業的熱土。大學期間,他的創新創業項目一直圍繞文化領域,特別是非遺。
做非遺保護和數字修復傳承已經一年多,巫文迪逐漸意識到,如果真的想要實現非遺轉化性傳承,不僅要懂文化懂非遺,更需要懂市場、懂運營。“許多非遺項目原本就產生于鄉村,來自于鄉村的生產和生活。它的根源在鄉村,生命力也在鄉村。非遺與鄉村振興是相互賦能的。”蜜蜂計劃的出現,為他搭建了一座橋梁,帶他深入了解與非遺息息相關的鄉村產業運營。
除了來自廣東本地的學員,還有從千里之外趕來的學員。黃琬婧已在武漢一大學讀研,看到蜜蜂計劃就欣然報名。“我家在廬山,從2019年就開始運營民宿。我也去過不少鄉村調研,最深的感受是不少村民還沒有感受到文旅業發展帶來的紅利。”她希望,能通過蜜蜂計劃參與一個較為初步的基地項目,進一步探索鄉村文旅產業的發展應該怎樣開發。如今,花都喜花里(馬嶺)基地正為她創造了試水鄉村文旅產業的機會。
除了在讀學生,也有不少已經創新創業的青年加入蜜蜂計劃?,F在摩登百貨運營項目的王建罡,幾乎沒有鄉村生活經歷。“從小到大生活在城市,每次到鄉村旅游,都對那里的空氣和環境很著迷,想把城市生活搬到鄉村。”他想把下一步發展的重心放在農村,也做好了40℃高溫下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準備。“農村不能想著那么快回報,要有情懷才能長久。”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支撐是關鍵。有的從小就生活在農村,有的一直生活在城市;有的正在讀大學,有的已經畢業創業。來自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青年力量在鄉村聚集。
到鄉村去,讓青春書寫在廣闊的大地。“農村猶如一張白紙,可以自己描畫。而在大城市,我只是其中一環。”1997年出生的肖國杰大學一畢業就選擇了來到花都。如今已是GVL怡境文旅集團總裁辦助理,負責花都馬嶺的喜花里(馬嶺)項目。“一開始來的時候也不習慣,經過這么久之后更愿意留下來。這里可發展可塑造的東西很多,大城市有條條框框,只能按部就班走。”他道出了過來人的想法。
播下火種
如何真正解決農戶需求?如何運營鄉村品牌?鄉村運營如何助推鄉村振興?
開營第一天,各方嘉賓就鄉村人才培養進行了熱烈討論。暨南大學僑鄉治理與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劉義強、廣州鄉村振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毛杰、杭州臨安區文旅局副局長陳偉宏……知名學者、專家、企業家及一線三農工作者通過“專業理論課程+鄉村產業實訓+方案設計+后續跟蹤+優秀項目孵化支持”模式,進行全流程人才培育。
鄉村振興的重點是產業,運營的目的就是為鄉村植入能持續造血的產業。早上10時,在增城蓮花出水農科小鎮基地,鄭梓東、蔡其林、何海潮和王建罡已經在會議室開始了早會。
“我之前做景觀設計去過很多鄉村,一直很好奇,鄉村設施建得很多很好為什么沒有人?”在廣州長大的何海潮曾在外地做景觀設計幾年,最近回到廣州準備創業。他帶著疑問來參加蜜蜂計劃,想探索怎么解決通病。
增城區中心鎮三星村四面環山,正午的室外溫度遠超40℃。“我們一直想讓絲苗米生產規?;?,但是不知怎么干。希望有經驗、有知識的團隊幫我們提升。”三星村黨總支副書記鐘偉昌午飯后就站在村委會門口,等著“貴人”的到來。
車門打開,從增城區蓮花出水農科小鎮驅車趕來的年輕人紛紛下車。步行穿過一座古橋,溪水潺潺流過,大片竹林為三星村帶來一片清涼。再繼續往前,就能看到絲苗米的主產地。
優良的環境給三星村的絲苗米帶來了好的品質,但是鐘偉昌卻高興不起來。“我們土地少,絲苗米質量高,但是再好的農產品推不到市場上去也沒用。”走在絲苗米梯田上,鐘偉昌說起產業發展受阻的原因。
“電商需要精準匹配消費者,像這種絲苗米純粹靠低價不符合三星村的村情,對農產品是很大的傷害。”正在廣州外國語大學工商管理(國際創新)專業讀大二的鄭梓東已經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他明白電商不是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案。
“不同的農產品要有不同的銷售渠道和定位。”廣州鄉村振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社會責任事業部總經理陳俊彤給出了一種思路,“對于這種情況,普通的電商肯定走不動,三星村的絲苗米更適合走精品路線,走中高端電商、社群電商。”
下午3時,氣溫直逼40℃。鄭梓東正和蔡其林已經開始進行他們的第一場農業直播。“直播用的手機因為溫度太高需要人為降溫,我們就找來一臺小風扇,一邊給手機降溫一邊直播。”說起那天的直播經歷,蔡其林還樂在其中。接近一個小時的直播,最終成功賣出一株荔枝苗。
事實上,蓮花出水農科小鎮周邊的6條村,都面臨著各自產業發展的困境。他們帶著問題一條村一條村探訪,了解當地產業發展現狀,在農戶的鄉音里尋找破解難題的對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這一代年輕人的使命一定有鄉村振興。對于當下青年來說,鄉村振興早已不是陌生的“政策”,而是一種真真切切的選擇。
“我們不僅通過這個計劃為自己培養人,更主要為鄉村振興培養人。”陳俊彤透露,“今年是蜜蜂計劃的第一年,而這一項目將繼續進行下去。我們希望學員能成為一個社群,我們也希望組建一個課外的輔導團,高校也能夠更多地參與進來。”
“蜜蜂計劃”著眼于鄉村青年人才振興,聚焦鄉村振興中的鄉村運營板塊,旨在吸引、凝聚、培育一批對中國鄉村充滿熱愛并立志于投身鄉村建設的青年人才,通過理論培訓和鄉村實踐教育,著力提升他們的鄉村運營能力。團廣州市委青年發展部部長岳嘉表示,希望借助這批“星星之火”,示范引領更多“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農人”加入鄉村振興行列。
仰望星空
“荷花·苑(湛江吳川蛤嶺村):未來規劃打造一個以荷花為特色的原生態高品質民宿的‘荷花·苑’民宿,將民宿經濟與農村經濟發展相輔相成,促進家鄉的旅游消費,激發鄉村活力,帶動村民就業……”
實踐過半,陳木嫻甚至已經想好以后回村開辦民宿的品牌名稱。她在當天的日記上記錄下這一想法。
周五的傍晚,喜花里(馬嶺)基地,璞宿·花見民宿外就會搭起演唱臺,在燈光和音樂的吸引下,也逐漸吸引了游客駐足欣賞。“項目的策劃到執行比較快,雖然目前還比較簡陋,但是等到以后運行成熟之后,就可以將規模擴大。”在黃琬婧與其他學員的努力下,一個戶外音樂節已經初具模型。在她的計劃里,一個豐富的文旅產業鏈條已經搭建起來。為演唱會拉天幕,開辦復古市集,都在計劃之列。
“入口形象不明顯,兩邊植物比較亂。”一到農科小鎮,何海潮就指出來問題。8月6日,結營儀式當晚,何海潮和4個小伙伴向大家展示了農科小鎮電商運營方案。方案通過打造一個系統平臺,將6條村的產業鏈打通,并且形成對外品牌,以此形成產業發展合力。
“要不留下來,我們一起做共創咖啡,是個不錯的嘗試。”毛杰拋出了橄欖枝,現場想起了陣陣掌聲。“未來還要繼續深化這個方案,也會考慮留下來。”何海潮坦言,很高興小鎮的核心區域整體提升方案得到了運營方廣州鄉村振興集團有限公司的認可。
“鄉村是奮斗的戰場、鍛造的熔爐、成長的天地。”毛杰表示,“蜜蜂計劃”在青年人心中播撒了鄉村振興的種子,希望“蜜蜂計劃”成為廣州、乃至全國青年投身鄉村振興熱潮的啟蒙和實踐平臺,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的血液和澎湃動力。
人在聚集,資源也在匯聚。廣州工商學院校長助理黃鵬也“追隨”學生來到寶桑園。“鄉村振興中很重要的一個元素就是人才振興與產業振興相結合。我們的學生參與蜜蜂計劃實踐,也為我們創造了與寶桑園深度交流的機會。”他的到來也得到了寶桑園的歡迎。
未來,寶桑園將把園區作為廣州工商學院的校外實踐基地。這正是一種推動省內高校通過課外的力量把鄉村振興大講堂開起來的方法。
當CEO的日子一晃而過,學員們再次回到寶桑園,他們還是忘不了開營的那一晚。躺在大草坪上,他們看到漫天的星星。仰望星空,撫摸大地,那一刻的感受如此真實又如此夢幻。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支撐是關鍵。近日,廣州團市委印發了《廣州共青團2022年深化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實施工作方案》,從5個方面部署13項舉措,通過“蜜蜂計劃”選才、“領頭雁”育才、“青創杯”鍛才,打通鄉村青年人才發掘、培養、提升的成長鏈條,激發青年人才活力潛能,著力培育鄉村振興的大批青年“后備軍”。
天空不留痕跡,鳥兒卻已飛過。走向田野,走向鄉村,這是青年一代永遠的鄉愁。經過這次培訓,陳木嫻確信:鄉村振興是未來發展的大舞臺,不僅僅是因為政策好,而是人人都有一顆鄉愁的心。
上一篇:聚焦硬科技新動能 南開區打造中心城區首個科技園區
下一篇:最后一頁
секс中国видио_可以免费看美女隐私的APP_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_国产69精品9999XXXX